用于白色念珠菌分离和鉴定: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根据酶底物法,通过显色来区别不同念珠菌,25-28℃培养48小时后,白色念球菌显蓝绿色,热带念珠菌显蓝灰色或铁蓝色,光滑念珠菌显紫色,克柔假丝酵母显粉色,其它念珠菌显白色,细菌被抑制。
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不仅仅是DNA的有控降解,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往往还有新的基因的表达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作为调控因子.如我们实验室发现的TFAR-19就是在细胞凋亡时高表达一种分子,再如在糖皮质激素诱导鼠胸腺细胞凋亡过程中,加入RNA合成抑制剂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即能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植物患病组织内的真菌菌丝体,如果给予适宜的环境条件,除个别种类外,一般都能恢复生长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一抗和二抗的种属来源通常是一样的。在选择二抗时,通常需要根据一抗的种属来源来选择相应的二抗。例如,如果一抗是小鼠源的单克隆抗体,那么二抗应选择抗小鼠的二抗(如山羊抗小鼠或兔抗小鼠)。
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是一种评估抗菌剂抑制微生物生长能力的实验技术,主要包括微量稀释法和常量肉汤稀释法两种方法。琼脂稀释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高通量筛选等优势,尤其适合自动化操作和精确控制药物浓度。肉汤稀释法直观、易于操作,适合实验室规模的测试,并且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调整药物浓度和培养基体积。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原理是利用双荧光素酶作为荧光素酶的标记来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机制。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是一种基因表达定量分析技术,通过将双荧光素酶Luciferase作为报告基因插入到需要研究的靶基因启动子区域或转录后区域,使其与靶基因协同表达。
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检测细胞内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分析细胞免疫荧光的结果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定量分析和数据解释。
菌种保藏(culture preservation,culture collection)是保持微生物菌株活力和遗传性状的关键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经过基因编辑或改造的菌种通常非常珍贵且微量,因此需要进行妥善的保藏。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在一无菌的Erlenmeyer或baffle瓶中,用新鲜预热的培养液按I1:100的比例稀释过夜培养物,烧瓶的体积应该是培养液体积的5倍以上。如果不摇动培养,所用烧瓶的体积应比培养液体积大20倍以上,以确保足够的通气。